一、前期准备
- 确定绘图标准
- 工具准备
- 软件:AutoCAD/SolidWorks(二维制图)+ KeyShot/Rhino(三维渲染)。
- 硬件:高精度绘图仪(可选)、数位板(辅助标注)。
二、二维视图绘制(以左上角主视图为例)
- 绘制基准线
- 用中心线(点划线)画出水平和垂直对称轴,确定零件中心位置。
- 轮廓绘制
- 粗实线勾勒外轮廓:
- 根据尺寸标注(如“50”“120”),用直线/圆弧工具绘制主体矩形和圆弧过渡。
- 添加内部孔洞(如“Ø10”标注的圆)。
- 细实线绘制辅助结构(如螺纹、倒角)。
- 粗实线勾勒外轮廓:
- 尺寸标注
- 细节完善
- 剖面线:若零件有剖视部分,用45°斜线填充(如左下角视图)。
- 局部放大图:对复杂区域(如右上角小部件)单独放大标注。
三、多视图排版
- 投影关系对齐
- 根据主视图,通过“长对正、高平齐、宽相等”原则生成俯视图(右上角)和侧视图(左下角)。
- 确保各视图间保留10~20mm间距,避免重叠。
- 标注一致性检查
- 核对所有视图的尺寸是否匹配(如“A”“B”“C”对应位置尺寸需一致)。
四、三维模型创建(右下角金色模型)
- 基础建模
- 在SolidWorks中:
- 拉伸主视图轮廓生成基体。
- 通过切除/旋转特征添加孔、倒角等细节(如“Ø10”孔)。
- 在SolidWorks中:
- 参数化调整
- 关联二维尺寸(如“30”高度),修改时自动同步更新模型。
- 材质与渲染
- 赋予金属材质(如黄铜),调整光泽度。
- 在KeyShot中设置光源和环境反射,生成高光效果(如金色表面)。
五、最终排版与输出
- 图纸布局
- 将四个视图按象限排列(左上、右上、左下为二维,右下为三维)。
- 添加标题栏(含零件名称、比例、设计者信息)。
- 导出设置
- 输出为PDF或高分辨率PNG(600dpi以上),确保文字清晰。
关键注意事项
- 尺寸链闭合:所有标注需形成完整链,避免漏标或重复。
- 图层管理:关闭无关图层后检查遗漏线条。
- 模型关联性:三维模型需与二维图纸保持参数关联,便于后期修改。
通过以上步骤,可系统化完成从二维制图到三维呈现的全流程设计。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均摘自网络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
评论(0)